- 2020年11月18日
- 4 分鐘
為某個人成為鬼:非常林奕華《聊齋》
二○一七年於台北上演的非常林奕華作品《聊齋》,當時場場完售,兩年後回到台北,期間歷經香港的公演與重演場次層層打磨,這次不僅僅只是「再演一遍」,而是將數十場演出的歷練摺疊進細節之中。導演林奕華對古典文學素材的再解讀,總是能在現代都市生活的脈絡得到詮釋。六月二十日起連續四天,他...
235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20年5月27日
- 7 分鐘
以過去擦拭現在──舞台映画台灣上映,專訪林奕華
將在六月下旬帶著二〇一七年的劇場作品《聊齋》回到台北兩廳院重演的林奕華,六月初先行在電影院上映了《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》、《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》與《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》三部「舞台映画」。
346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20年2月1日
- 7 分鐘
一路走到起點:訪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
離開衛城出版,籌組春山出版,莊瑞琳總編在私人社群帳號提起春山二字是雙親名字各取一字而來,其後意味著「不再需要站在西方的啟蒙想法思考出版」。那時是春山出版社正式成立的第一個月,二〇一九年的第二天。
650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9年1月8日
- 6 分鐘
楊婕 ── 楊婕《她們都是我的,前女友》序
三年前楊婕問我對《房間》的感想,當時簡單回答四字「正正之師」。後來幾次碰面她都還提起,我猜她在意,而她在意是因為我沒有清楚解釋。在談這本書之前,我想要先說明我那個私下而簡短的評語,希望能撥開她心裡可能有的遲疑,同時也作為談論這本新作的對照基礎。縱然猜想她會更希望這部作品被獨...
134 次查看1 則留言
- 2018年10月17日
- 10 分鐘
年度密談 ft. 鄧九雲
詒徽: 活著越久,身旁的人死得越多。去年奕含殺死自己之後我至今無法回到那個四月以前的創作狀態。而前一陣子是盧凱彤。對我,她以「at17的一員」這樣進入我的生命,但妳是用更靠近的方式知道她的。一切好嗎?妳如何思考這些死亡。 九雲:...
103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8年9月21日
- 2 分鐘
新手作家求生指南 ◎陳又津
某個時代似乎流行在書前放十頁作家照片,書末再按年份放十頁作家年表。以前翻這些老書總覺得彆扭,一種個人史的再造,標明自己走上寫作之路的某一殊勝時刻,明擺著等著誰賦自己的足跡予意義,一本書前前後後滿是腳印。若剛好是女性作者,少年時我甚至幼稚地不敢在圖書館裡坦然地翻,怕誰在我背後...
44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8年8月9日
- 3 分鐘
比最後遠 ── 郭強生《作伴》新書彈唱會側寫
郭強生帶朋友入座,說自己已經茫了。上台前他在吧台後面的桌子瞭望店內人群,桌上放著茶和寶礦力水得,「王盛弘和陳夏民都還在路上,哈哈。」背包,吉他,歌單,杯子,兩個人的演唱編制,桌面遠遠看起來卻像一群同學相聚,也許像他的心情 ──...
20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8年7月11日
- 5 分鐘
I'd Rather Be Hated for Who I Am ── 陳昭淵、楚影、追奇對談
# 標籤──撕吧,小小的拔河那樣 他們笑最久的一次是在幫陳昭淵出主意──才剛開完楚影是詩壇青峯的玩笑,陳卻想不出自己的稱號。「謝佳見啊,之前說你長得很像謝佳見,」追奇一堆點子,「還是方大同?你選一個。」 「所以,要想一個類似『詩壇方大同』之類的嗎?」可愛地,陳昭淵認真起來,...
24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8年4月22日
- 7 分鐘
Present ── 對談盛浩偉
蕭詒徽/顏料與鐘擺 現在是凌晨一點四十八分,我還是只有比喻:如何在完全相同的工序下,製造出不完全相同的水壺?那是二○一四年,一間瑞典家具商找到一種木料,由專業木匠以不導致樹木死亡的技術取下外皮,輕巧,堅硬,耐用,唯獨沒有一種塗料能在上色同時維持它木本的觸感。那份觸感必須保留...
31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10月1日
- 4 分鐘
牆上的狐狸/おめんです
首先妳要知道,那天已經不是那種冬天了,雖然我穿著十二月的新宿買到的毛衣,走在西門町隱姓埋名的小巷,但連續經過的四個加熱滷味攤子已經有三個老闆穿的是短袖。穿過元宵隔天還沒撤掉的雞形燈籠,右轉那條路揮手就攔得到計程車,但那時候我還有時間。我要先到左手邊那間店買狐狸面具,而在真的...
37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7月6日
- 4 分鐘
母親的裡面 ── 劉冠詳《我知道的太多了》
如鬼的行板 一切是從竊聽開始的。你聽見重疊的交談聲,但是沒有光,只依稀分辨得出是一男一女。隨後他推著緩緩漸亮的舞台燈照著她和她,那燈光讓人想起《二十四個比利》中描述精神分裂患者的內心狀態:「當其中一個人格站在比利心中的『燈光』下,那人格就接管了比利的身體。」你將困惑為什麼台...
9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7月3日
- 5 分鐘
駛至中年,順服自己 ── 李進文《更悲觀更要》
李進文的詩曾經大過。退伍後有七年他在高雄當記者,後來跑黨政,和政治人物交陪,採訪時他從不錄音,一方豪邁直言,另一方微笑默記。偶爾沒題材交,他也把一些「私下才能講」的事偷渡進新聞,事後再遇見,對方笑著一句,「那些喝酒練痟話的你也寫!」武俠一般揭過,大家仍是朋友。 ...
17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6月1日
- 3 分鐘
陪她一起打開身體 ── 鄧九雲專訪
像男人還是女人?像貓還是狗?像邱妙津還是夏宇?訪問開始前,我們和鄧九雲玩了二十題咖啡的快問快答。被問到咖啡像她演員的那一面還是作家那一面時,她歪著頭說「我要想一想」,端著咖啡杯起身到廚房,回來時杯裡泡的換成了茶:「我覺得,咖啡兩邊都不像。」...
22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4月23日
- 10 分鐘
黃昏泣 ── 對談方子齊
泳者/方子齊 在打工的咖啡廳打破第三只杯子。 在那之後前輩總是要我慢一點,不要再打破了。事實上也沒再打破了,因為不久後我就辭職了。想起某日前輩聊起幾個同事的個性,我問,那我呢。 「你喔……比較浮一點,浮躁的浮。」不太記得他的上一個動作是什麼,是拿著杯子呢,還是剛洗完手,總之...
29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3月22日
- 5 分鐘
亥戌酉申未 ── 宋尚緯《比海還深的地方》序
最近的台灣社群媒體除了臉與身體,也是手寫的時代。自從「每天為你讀一首詩」、「晚安詩」等在一張圖片裡擷取詩的片段作為視覺之後,詩句或詩節常被單獨聚光,從一整首詩裡被讀者特別注視。同樣地,手寫主們為了讓相片中的字跡能清楚顯示,取景範圍也只能包含最多詩的十句左右。超過這個句數來經...
19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3月15日
- 6 分鐘
被平分的神 ── 林奕華《心之偵探》
時間拉回1998年今敏導演的《藍色恐懼》,那是「電視」坐穩「二十世紀最偉大發明」位置的時代尾聲,那時人們曾經以為「偶像文化」最遠就到這裡 ── 身為少女團體的一員,妳不能談戀愛,拍攝時不能裸露身體,握手會上和每個粉絲碰觸的時間不能超過規定秒數 ──...
6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7年1月1日
- 4 分鐘
傳唱的復辟 ── 對談熊一蘋(節錄)
熊: 因為我們也認識夠久了,接下來就直接一點吧。我記得大學時你曾經很興奮地推薦我聽椎名林檎,你非常推崇她的歌詞,特別是她將「對稱」落實到極致的形式美感。當時你也寫了一些實驗性很高的詩向她致敬。有趣的是,我也記得你當時說過不太喜歡讀詩集,擔心受到影響。能不能聊一下「閱讀歌詞」...
11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6年11月16日
- 3 分鐘
追夢不忘現實 ── 蕭詒徽獲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 ◎政大校訊
採訪撰文/陳怡蓁 「我只是一名白丁。」榮獲第十二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桂冠,中文系校友蕭詒徽自稱「白丁」,不喜歡被冠上作家的頭銜。他認為,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,跟任何人相處,只希望在對方眼中是一張單純的白紙,「我不習慣別人一看到我就說:『啊!你就是那個誰誰誰!』」...
31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6年6月1日
- 5 分鐘
照片抓住我,文字從裡面把更深的我拉出來 ── 吳俞萱專訪
她的書腰上就寫著「女巫」,讓人想到掃把還有燉著牙齒和羽毛的鍋子,煉金術,水晶球。她談她新的攝影計畫:「......我會詢問他們:能帶我回家嗎?在他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,參觀他們的房間,觀察那些環繞在他們日常生活之中的物件。我將從那些物件的屬性、特質、陳列方式......等,理...
13 次查看0 則留言
- 2015年8月1日
- 7 分鐘
人生十問 ── 對答楊婕
遊戲規則:各擬五題問題交換作答,答畢出來面對,再擬五題問題,雙方共同回答。 ◎ 楊婕的問題(蕭詒徽作答) 1. 解釋你的名字。用你的名字完成一件事&毀滅一件事。 小時候我媽跟我說詒跟徽兩個字都是通假字,害我每次在考卷上寫名字的時候都有一種招搖撞騙的感覺。詒通貽,是贈送的意思...
18 次查看0 則留言